金磊,1976年出生,浙江杭州人,1997年畢業于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專業,曾在東方衛視文藝部任文藝編導、大型晚會的策劃制作導演。東方衛視2006年開始做《加油,好男兒!》,取得良好的收視和廣告,金磊自2007年擔任總導演,從此涉足真人秀節目。2009年做出家庭才藝類選秀節目《歡聚世博,全家都來賽》,之后便是三季的《中國達人秀》,力圖用全新模式本土化。加入星空傳媒后,他和他的團隊制作的《中國好聲音》在浙江衛視播出,開創制播分離新模式。
金磊任總導演的《中國好聲音》,在當下社會被負面情緒和投機心態籠罩的時刻,用一種正本清源、以實力為唯一競爭標準的價值觀,撼動了整個社會的既有狀態,難得地提供了一股強勁的正能量。同時,該節目以一種平等的心態,給眾多弱勢群體提供了一個和普通人一樣的自我展示平臺。專業、嚴格的制作態度,也為同行提供了一個標桿。
《中國好聲音》金磊 今年是“正本清源”的一年——年度電視制作人
采訪、撰文:Three
2006年, THE VOICE剛剛在荷蘭火起來,金磊的團隊便和對方制作團隊有過接洽,當時《中國達人秀》第一季剛剛播出。當THE VOICE紅遍40多個國家后,2012年,金磊覺得,燦星制作和自己都準備好了?!吨袊寐曇簟肪痛松像R,金磊擔任了總導演。
金磊當時已有操作真人秀的豐富經驗,《加油,好男兒!》、《中國達人秀》等等,對自己的判斷力已有信心,“我知道這個節目的強大優勢,它很純粹:不以貌取人,不作秀。在找到了代表本國流行樂最高水準的評委之后,我就明白,只要堅決貫徹對好聲音的尊重,就一定會贏。”
他們決定嘗試制播分離的模式,這在中國是第一次。“燦星制作”以前制作的《中國達人秀》、《舞林大會》、《華語音樂榜中榜》,幾乎都是屬于東方衛視的節目。首創的制播分離模式,潛藏巨大利益,也蘊含巨大風險。經過慎重考量,浙江衛視成為了它的播出平臺。
合約簽了3季,每季10集。8000萬的投入,經過硬廣、網絡和彩鈴下載及觀眾互動,早收回成本。新媒體的運用放大了《好聲音》的傳播效應——“《達人秀》第一季是是5000萬的投入創收1.5億,第三季收入已經達到3億。不出意外,《好聲音》的收入將會超過1.5億。”金磊說。
2月,燦星制作和浙江衛視談合作模式、版面、細節,從全國各地找出200多位優秀選手,3月和4月,用于確認導師。4月初,金磊和星空總裁田明往北京跑了很多次,找那英和劉歡的太太反復交流。那時劉歡人在美國,只能一遍遍地打電話。他們從一開始的堅決拒絕,到漸漸松動,最終,被《中國好聲音》的誠意打動了。
金磊最大限度地調動了自己多年來積累下來的制作資源:最好的音樂團隊和硬件,包括請到了零點樂隊貝司手王笑東和黃金調音師金少剛,動用了幾十臺攝像機,連上海華東師范大學體育館錄制現場的導師轉椅都是原版的。
錄制期間,金磊和公司同事忙到沒有時間做任何別的事。他們每天晚上討論歌曲、選手直到半夜三四點,早上10點半到錄制現場,樂隊將每次錄影的歌曲過一遍,導師們下午1點半來,簡單溝通后,兩點開始錄影,直到夜間十二點半。
第一集播出后,立即引發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已經習慣于在浮躁虛華、形式大于內容的氣氛中生活的都市人,在一種猝不及防的狀態下,被一種久違了的樸實情感所震撼。那些因為各種原因而長期受到壓抑的弱勢群體,又為一種以實力為唯一標準的價值觀所鼓舞。在《中國好聲音》的舞臺上,一些擁有才華和夢想但一直被外形、出身、心理、職業等各種原因所限制的人,一下子突破了界線,成為全國矚目的明星。
金磊看到第一集播出后官網主頁和新浪微博的評價以及視頻點擊數,已經超過《中國達人秀》。1.48的收視率到第二集便迅猛增加到2.8,發展勢頭也超過了《中國達人秀》。今年是金磊的本命年,《中國好聲音》又是在他故鄉杭州后期制作的,“我幾乎所有時間都用在這件事上,看到這些,我很鼓舞?!?/p>
對于你所在的行業而言,2012年是怎樣的一年?
去偽存真的一年。山寨的、粗糙拷貝的節目涌現,同時也有更多精致真誠的節目存在,讓中國觀眾認清了什么是真正的品質,什么東西應該被丟棄。
過去一年你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
靜心,沉下來,知道節目和媒體到底要做什么。
能否說兩個你心目中最能代表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物?
王石。我佩服他每年都能找出時間去登山、進修訪問、尋找自由。陳丹青。他一直提醒我們,別問問之前的民國大師是誰,我們得問問我們自己是誰,我們已經長走形了。他對我的影響是,讓我知道了我們在做的事情不是開疆拓土,而是收復失地——中國電視好像得去學習外國先進模式才行,但其實我們是利用科學方法,將中國人內心的純凈找回。
請分享一樣最近在精神生活層面的享受?
我在反復聽萊昂納德·科恩(Leonard Cohen)的歌。突然覺得他的歌非常適合自己的心境,有苦后的回甘。非常疲累時,聽他的歌就感覺自己漂浮在河流之上,異常輕松。
0-100分,你現在的生活滿意度是多少分?
90分。
分享1條你最重要的人生準則?
忠于內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