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祖籍江蘇吳江,1980年9月12日生于上海時,身高為普通嬰兒兩倍。4歲得到第一個籃球,18歲進入國家隊。2002年6月入選休斯敦火箭隊,成為首個無美國高校籃球經驗的外籍球員。兩次登上《時代周刊》封面,兩次任奧運中國代表團旗手,并曾率中國男籃闖入北京奧運會八強。2007年被世界經濟論壇組織提名為世界青年領袖。2008年姚明慈善基金上線。2009年骨折休整,其間成為上海大鯊魚籃球俱樂部老板。2011年7月20日退役,就讀于上海交大學經濟與管理學專業。2012年投資葡萄酒公司,并入選胡潤少壯派富豪榜。
在中國眾多享有國際聲譽的名人里面,姚明是為公共利益付出最多的人物之一,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人物之一。從他十年前進入NBA開始,他的名字就一直和公益聯系在一起。且在十年間少有地維護了自己一貫的積極形象。退役一年來,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公益領域,在教育扶貧、野生動物保護等領域,取得了扎實的成績。
姚明——年度公共利益人物
攝影: 李奇? 撰文:朱雨薇
2011年7月,姚明正式退役,正式跨入人生新階段。汶川地震時成立的“姚基金”,成為他今年最重要的事業。在以籃球推動了“向上”的體育精神之后,姚明再次通過慈善事業幫助人們追尋“向善”的力量。
姚明曾以1600萬元的總額成為為汶川捐款最多的運動員,而姚基金更是以四年的行動證明了慈善的可持續性和公眾對慈善的高度關注度。他們所援建的14所希望小學分布在四川、云南、青海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和山東省,其中包括一所位于甘肅省的特殊關愛學校。部分希望小學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有超過9000名青少年在這里學習和成長。
除了以一己之力推動希望小學的建設外,姚明也為慈善帶來了廣泛的名人、商界、國際組織的關注。盡管“讓人掏錢的確是一件很難的事”,寶馬、湯臣倍健、瑞爾環保組織、NBA關懷行動等名字依然陸續出現在姚基金的公益活動之中。
2012年4月19日,“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正式啟動。在這項年預算為350萬元的長期公益項目中,47所學校的學生將得到專業的教練指導和必要的籃球設施,同時可以參加訓練營和正規的籃球比賽。硬件和軟件共施,使得孩子們獲得了除知識之外的寶貴教育和情感體驗。
前不久,在結束奧運籃球賽解說工作后,作為“聯合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形象大使,姚明立即離開倫敦,前往非洲肯尼亞配合宣傳工作。之后,他又趕往四川樂山,繼續完成“姚基金籃球季”的推廣。姚明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行動改變慈善環境的滯重性,真正地拋棄功利,純粹地幫助別人,同時清潔自身。他說,參與慈善,最后得到幫助的將是我們自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