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我當然知道這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消費年代。我們都自信滿滿,相信自己不僅重要還可以handle一切。不過,那句重復了10多年的話怎么說的——這是最好的年代,這是最差的年代。我理解它的意思是,對某些人來說這是最好的年代,可以通過發垃圾股上市一年10個億地賺取超額利潤,可以獨身留在祖國變現職權撈取養老金而妻兒在北美或澳洲呼吸新鮮空氣;而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當然是最差的年代,一億多股民在12月重返10年前的大盤點位,“青春過了一大半原來只是陪他耍耍”,一億多年輕人仍在等候中南海把房價打壓下來好在老婆跑掉自己被空氣毒死之前買房結婚,這真是躺著都中槍的年頭。
所以,可能很多人如我一樣未必那么信心滿滿,既分享到了中國崛起的利益,又分享受到天朝上國的榮光。所以隨我一起看看今年的閱讀日歷,也許會有些個嘲諷的發現。
這些記錄來自我的Delicious書簽(里面存儲了我用Chrome閱讀到的互聯網頁面)、Google Reader(感謝Rss,我可以每天檢查幾百個信息源)和網易閱讀(iPad上最好的中文閱讀系統,它讓我的iPad不再只是一個看視頻的小電視)。我會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為大家重新翻檢這1000多條收藏內容,挑出其中感觸最深的10條與大家分享。
《商人公民王功權》(2011.01.19):這是《新世紀》周刊的一篇文章,講述投資人王功權功成名就之后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幫助上訪人群的故事,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幕是,這個投資大佬和上訪人群一起在冬夜里為被非法拘禁的上訪人士吶喊維權。幾個月后,王功權因為“私奔”事件聞名全國。他微博中的那句話也為人留下深刻印象:身敗名裂,我不在乎。有些人痛心大喊,任志強王功權這些人靠政府賺了錢還給政府添麻煩,真沒良心——呵呵,良心是用說的嗎?
《微博成中國向上生長動力》(2011.04.13):這個策劃來自政府主導的《決策》雜志,以多篇文章多角度的方式討論了2010年微博在中國社會新聞及輿論體系中的作用,討論很深入,研究很透徹,既顯示出政府和有關人士對這一新生事物的關懷,也體現出某種難以言說的憂慮。這個策劃在1月份出爐,當時中國微博服務主要提供商新浪股價正朝4月20日的頂峰(142.83美元)攀登。現在北京市政府剛剛公布微博實名登記的規定,新浪股價也已經重返50美元。忙了幾年,投入數十億……蝦米網絡高科技,到頭來仍抵不過政策的一個P。
《解密“維基解密”》(2011.10.23):這其實是2010年的一篇舊文章,來自New Yorker雜志。之所以在2011年10月才收藏,可能是當時剛剛讀過一本關于“維基解密”的港版書,意猶未盡檢索到的。雖然西方人恐懼于東方(基本上是說中國和印度)的崛起,但我仍然認為中國所能做得最好的事不過是重復走西方的老路,能補好課已經不錯,解救世界——在這點上我和政府財政官員意見一致——沒戲!西方世界的腐朽與霸權必然培育出自身系統的反抗者,比如挪威恐怖事件制造者Anders Behring Breivik,比如令全球政府睡不好覺的Julian Paul Assange。那里之所以能誕生這樣一批不守規矩的“混蛋”,是因為那里不是天朝,丫們不會擔心校車側翻和得肺癌。
?
李勞 |
?
更多李勞專欄文章: